护具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茉莉的最后一天中妈妈的教育令人窒息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www.bdfyy999.com/m/

父母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特别是高学历的父母,觉得夫妻俩的学历文凭那么高,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须是学霸级别的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偏向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在学校,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一股脑地给孩子介绍知识,大有一种老师该教的都教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片面的,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突出,希望孩子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促使孩子学习,以达到高成绩的目的。在父母眼里,孩子就应该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成绩,成绩不好以后怎么找工作,好像找工作只看那些数字一样。

妈妈控制欲强

影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充斥着妈妈批评教育茉莉的画面,那些画面让人感到窒息。妈妈看不到茉莉的优点,即使看到了也不觉得是优点。妈妈一直以自己是硕士,爸爸是系主任而骄傲,却觉得茉莉的成绩让他们丢脸难堪。

父母虽然给茉莉提供了很好的家庭条件,但是妈妈每天耳提面命的说着要不是因为生了他们,她自己会是一个教授。每天都强迫茉莉学习,一遍遍地提醒茉莉,要努力学习,不然对不起父母对她的付出,这样沉重的爱让茉莉选择结束生命。

妈妈的执念

每当孩子与自己意见相左时,妈妈都会一遍遍地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你还小,你不懂,妈妈这样做都是为你好。就是因为这样的为了孩子好的执念,让茉莉选择结束生命,即使在茉莉去世的时候,妈妈还是不懂茉莉的感受。每次出现问题时,妈妈都会斥责茉莉,认为都是茉莉的错,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于茉莉的去世,大家都是痛心的,只有妈妈一个人在抱怨,抱怨茉莉为什么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而选择离开。所有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以后能有出息,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自我反思,而是指责孩子。

父母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懂自己的苦心;父母抱着这样的执念,只能给孩子施加压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孩子认为的爱

1、认同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有时候会跟大人的不一样,尽量认同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想玩土时,应该陪她一起玩,而不是告诉她,玩土会弄脏衣服;当孩子想吃糖时,可以给她买一颗,而不是告诉她,吃糖对牙齿不好;当孩子想玩滑板时,可以给孩子准备护具,而不是告诉她,玩滑板会摔伤;得到父母的认同,孩子会很开心。

2、顾及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想做的事或者喜欢的东西与别人背道而驰时,可以问清楚孩子的想法,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顾及孩子的想法,可以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算最后不能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做,孩子也会乐意接受,因为父母顾及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父母平易近人。

3、支持孩子的决定

对于孩子的想法,做家长的要多理解,孩子做出的决定,无伤大雅的,应该给予支持。每个时段,孩子需要做出很多决定,就像高中分科,学文学理都尊重孩子的意思;高考填报志愿时,尽量按照孩子的意愿选专业,毕竟是孩子一生要从事的事业。父母支持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备受鼓励,学习会比较有冲劲。

总结:

教育孩子虽说不上是一辈子的事业,至少也是大半辈子的事,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有自己想走的路。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上进,而不是变相地逼迫孩子,让教育成为孩子的悲剧。

当家长想替孩子做决定时,先想想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认同孩子,支持孩子的决定,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减速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