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浅谈中国短兵运动发展现状以武当国际演
TUhjnbcbe - 2024/8/22 17:07:00

引言

通过对武术短兵运动发展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关于短兵运动研究只是在短兵兵器、护具和竞赛规程上,关于短兵运动赛事开展现状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的内容有诸多扩展空间。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通过对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赛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目前我国武术短兵运动存在的不足,给出自己的建议。并且由于笔者参加了这三届短兵比赛,所以对赛事有一个客观深刻认知,所提建议希望将有助于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

一、短兵运动的发展历程

短兵运动是中华武术竞技项目的一种,是把中华武术里各种短兵器的各种使用技法融会贯通于一身的实战对抗运动。短兵运动的发展历史很悠久,考察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中国古代的击剑运动。而在民国十七年(年)短兵运动作为一项正式的武术项目在比赛中出现当时被称为中国式击剑又因为短兵具有刀和剑的特点被人们称之为短兵。到年张之江先生创立了中央国术馆,在这一时期武术项目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最早的短兵运动兵器是各种各样的,使用的长短制式也是参差不齐。最开始进行短兵运动时使用的兵器的还是竹子做成的兵器,并且当时短兵运动在使用兵器、比赛制度、比赛规则、比赛礼仪和裁判法等没有固定的规章制度。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到现在也尚未统一和完善其体制,还没有健全和建立比赛正式规章制度。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短兵项目是这次运动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次年在第二次体育表演大会上短兵比赛开始采取三局两胜制,非常遗憾的是到年以后因为国家对民间武术活动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短兵运动和一些武术对抗项目因历史原因被停止。从此以后短兵运动在武术界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大型公开武术比赛中也没有出现过。仅有一直热爱短兵运动的人们在民间私底下坚持着练习,虽然有一些热爱短兵的人们还举行过公开的小型交流比赛,但是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直到年初短兵运动才开始有再次繁荣的迹象。到年,我国召开了武术短兵研究会,在12月举办首届全国武术短兵调赛成功,随后连续三届武术短兵调赛举办成功。直到年短兵运动成为了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全国各地运动中短兵赛事才相对多了起来。

二、推广武术短兵运动的意义

武术短兵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去专业的选手以外,可以说普通大众都对短兵运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这又是我国传承已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继承者,应当肩负起继承发扬下去的历史责任。抛开短兵运动渊源不说,短兵运动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展,不管是对于专业选手还是对于普通大众,因为短兵运动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它可以很好的锻炼人体的力量、耐力、灵敏度等身体综合素质。总之推广短兵运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通过武当举办的比赛可以看出,提高当地的品牌形象促进经济发展,首先促进人们对当地住宿和餐饮业的消费,其次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借助武当国际演武大会推广当地蜜桔。此举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提升了城市品牌,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此外借助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举办之际,结合当地的道教书籍和服装文化,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展示和推广当地文化,提升了当地城市的形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短兵运动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文化遗产。笔者前文已对短兵运动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到,短兵文化在我国产生的很早,也曾一度受到人们的强烈喜爱。但是,也可以看到,短兵运动同样有其低迷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文化传承的延续性。推广短兵运动,让更多热爱短兵运动的人们一起研究短兵运动,不仅能够丰富短兵运动,而且有利于将短兵运动传承给下一代人。另外,在短兵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传授者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武德教育。在短兵训练的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求先进行规范的礼仪,通过这些礼仪,可以培养学生们道德素质和养成良好社交礼仪。

(二)可以增强人的反应能力和自卫能力

现代短兵技术在吸收传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兵器运动的部分技术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了技术内容和比赛模式,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攻防技术。通过练习短兵技术能够很好锻炼身体的反应能力、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练习短兵,能够使人在遇到歹徒或其他突发状况时,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很好的保护自己。所以练习短兵能够增强反应能力和自身防卫能力,提高自信心和勇气。

(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在近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由于生活压力增大,导致人们为了生计而四处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运动锻炼身体,导致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亚健康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危险系数小、难度小易学易懂且娱乐性较高的运动来实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短兵运动就是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很好的锻炼肌肉的耐力、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从而达到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因为短兵运动需要运动员有很好的反应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式下开展攻防格斗,要么是进攻,要么是防守反击,要么是主动撤退后再反击,这需要练习者能够掌握对抗的距离和节奏,把握到最佳进攻时机,在移动攻防期间与手中的兵器配合好,击中对手获取得分或者防守和躲避对手的进攻。因此,短兵运动在当今社会是锻炼身体的很好的选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四)有助于拓宽就业途径

笔者前文已经提到,短兵运动具有防身、健体的作用,而且,短兵运动具有娱乐性,这些都使得短兵运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武术比赛加入短兵项目需要相应的短兵裁判,武馆俱乐部开设短兵课程需要专业的教练员。所以,学习短兵运动可以拓宽就业的途径。

三、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赛事的状况

年武当国际演武大会首次加入短兵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短兵项目比赛。包括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第七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笔者老师担任过短兵比赛裁判及裁判长,笔者和同学参加过短兵比赛,并做深入了解,得以对赛事状况进行一个客观描述分析。

(一)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

首次加入的短兵项目,参赛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仅有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几十名参赛选手。参赛选手多数是从事剑道、鞭杆、散打等专业的参赛选手,并且选手均为男性青年人。

首届短兵比赛裁判团共五人,裁判长一人、裁判三人、边裁一人,组委会另设评论员一名。首届短兵比赛裁判团裁判员均为男性,其中有高校武术教师、武术教练、剑道教练等。

在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中选手可以任意使用短兵技法,其主要技法包括挑、点、劈、蹦、扫、刺、撩、斩、砍、倒地打法等一些进攻动作,除后脑、裆部、咽喉为禁打部位还有可以任意使用防守动作。包括里格挡、外格挡、上格挡、下格挡、等格挡动作。在进攻和防守可以使用武术中的步伐,如前后进退步,交叉上步等。在比赛中除后脑、裆部为禁打部位,其余部位可以进攻击打。

比赛方法为:每场比赛共有三局,三局比赛结束后的得分相加算出总分,分数高的运动员获胜。

本次比赛分组使用体重分组:60公斤级以下(≤60kg);

60-75公斤级(>60kg-≤75kg);

75公斤级以上(>75kg);

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的比赛礼仪规定,上场面向裁判、观众和对手行抱拳礼。

(二)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

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参赛人数、参赛人员范围和参赛队伍门派都比第五届短兵比赛要多。第六届短兵比赛参赛人数达到42名。参赛人员分布较广,有广西、陕西、河南、北京、美国、台湾等地区参赛运动员。本次比赛还参加了外籍选手可以说是一大亮点,也标志着中国短兵运动推广到了国际,在国外也受到人们的热爱。本次比赛令人惊喜的是女子选手的加入,这标志着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项目又一大的跨越和进步。

本次比赛时间和规则与上届基本一样。但是与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不同的是在赛制上,增加了单人赛和团体表演赛。一是单人短兵对抗赛:1V1,二是团体短兵表演赛:3V3,这无疑是短兵赛事上的一大亮点和进步。

其中第五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设置的奖项为,前三名每人一把纪念钢剑加证书加奖牌,第四到六名为每人一把此次短兵比赛的兵器加比赛荣誉证书。

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的获胜方式与上届比赛不同的是:

高分获胜:三局短兵比赛结束后,得到的分数高者运动员获胜。如果遇到平局再加时赛90秒中,以先击中对方持剑手或者先得三分的运动员为胜。

优势获胜:总比分相差达到九分,分数高的运动员获胜,一方全场被读秒三次。

ko获胜: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因遭遇另一方运动员“重击”丧失行动力且无法继续比赛时,判另一方获胜。

对方弃权:在比赛结束前,一方运动员或者教练主动放弃其比赛权利时,则立即中止比赛,判另一方获胜。

在礼仪方面,与上届短兵比赛不同的是礼仪按照参赛选手所练习器械的流派礼仪,各自行礼。

与上届不同的是,单人赛按照年龄分组(男女均适用)。

A组:12—17岁;

B组:18—40岁;

C组:40岁以上;

其余规则与上届比赛规则相同。

(三)第七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

经过前两次的反复交流完善,在第七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上的规则和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更加细致完善,本届比赛项目增设了一项王中王争霸赛。把三组的冠军进行积分循环赛,按照得分排列成王中王冠军、亚军、季军。还与上届不同的是本次比赛中单人赛,单人赛按照年龄分组(男女均适用)年龄调整了一下:

A组:12—17岁;

B组:18—50岁;

C组:51岁以上;

本次比赛增设了奖金,王中王个人短兵王冠军为奖金两千元,亚军为一千元,季军为五百元,均加证书和奖牌。

通过深入了解三届短兵比赛短兵比赛项目,笔者发现从刚开始赛事规模较小参赛人数不多影响力不大,到现在短兵比赛不断的在调试在逐渐完善规模在不断提高。参赛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使得本项目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赛后各个代表队的运动员都表示了对短兵运动的热情,并建议不断的完善比赛,将这项运动发扬和传承下去。

四、对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的建议

为了比赛更好发展,对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短兵比赛提出中肯建议,促进短兵运动良性发展,以下建议,更为紧迫和必要。

(一)兵器和护具

在比赛中不难发现,时有出现兵器断折现象,此问题逼迫着对短兵兵器质量材质必须提高。护具来说有部分比赛队员穿上护具稍微笨重,穿护具后在赛场上很多技术动作发挥不出来,部分运动员的颈部、手腕、脚腕等部位因护具过于坚硬,灵活度和柔韧度不够出现卡伤的痕迹。且因为护具反复循环使用,所以头盔在中会出现异味。希望对护具的各部位灵活性加以改善,在头盔卫生方面可以加强改善。

(二)技术动作

三届短兵比赛使用的技术动作大多数为刺、砍为主要进攻动作,其余动作很少使用。技术动作总体相对比较单一,技术枯燥单调,缺少吸引观众眼球的短兵运动特色和吸引力。究其原因,是平时训练不够系统,表现缺乏美感。因此,应在平常训练鼓励运动员敢于练习使用组合和连击动作,在比赛中发挥组合和连击动作,才能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三)设立学术论坛

前三届参加比赛的各个选手及门派在短兵运动上各有各的优点和欠缺,希望赛后组委会设立一个学术论坛,学术论坛的作用是把各个门派的短兵技术、礼仪和训练方法等分享交流,以及对比赛的建议和构想。同时分享各自门派的长处和风格,取长补短。另外讨论如何更好的进行短兵比赛和怎样完善短兵运动。

(四)推进体育院校和武术馆校的发展

因为体育院校和武馆的学员是接受过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在身体各方面素质都强于普通人有一定的基本功,对难度动作和新动作能很快领悟要点。将短兵运动推广到体育院校和武术馆校,鼓励支持开设短兵专业课程,为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和全国其他短兵比赛培养专业运动员,使短兵比赛更专业化正规化。

(五)建立组织机构

建议在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专业部门,负责管理短兵项目,编写更规范的短兵教材和短兵规则、比赛规章,使之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规范制度,同时借鉴武术段位的晋级方式,设立短兵项目的等级,激励运动员学习和进步。从而使得短兵项目更规范化,才能更好的面向社会和国际推广短兵项目。

结语

短兵运动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诸多方面的推广意义。短兵运动在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中发展前景较好,正在蓬勃发展,得到许多武术界人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中国短兵运动发展现状以武当国际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