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正快速拉动我国冰雪运动的热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冰雪季,预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全民冰雪热”正在到来。而在热度之下,还有值得聚焦的话题,近日,一位骨科医生发文,提出“雪道尽头是骨科”,这并非全然戏言。每逢雪季,医院接收因滑雪受伤病人的比例明显激增,而这在催热一系列关于骨科医疗、耗材等领域的同时,也在推动冰雪保险的乘势而起。
从目前保障供给情况来看,针对冰雪运动,主要需通过户外运动保险、旅行保险等产品寻求保障,尽管在热度驱动下部分保险机构推出细分化冰雪运动保险,但数量、保障额度难以覆盖消费者需求,且场景渗透率仍显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冰雪运动等高风险运动的风险保障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这一风险敞口的覆盖,还需行业在产品、渠道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穿戴保险“护具”,冰雪运动保险保障渐趋丰富
目前,市场中最为普遍的意外险产品中,通常仅涵盖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常见运动,将滑雪等相对高风险的冰雪运动列入免责项目之中,消费者想要寻求保障,一方面,需要投保具有针对性的户外运动保险。如人保财险的优选户外运动,针对3周岁-65周岁居民承保,保险期间为1-10天,保费3元起,保障范围即涵盖滑雪运动。京东安联的户外运动保险分为基本计划、青山计划与碧海计划,保障期限1年,意外身故级伤残保障金额最高20万,紧急医疗运送和往返保障分为10万、20万两档。
也有保险公司将冰雪运动的风险保障归纳于旅游保险之中,在旅途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包含滑雪、潜水、登山等高风险运动的保险保障。如中国人保的“冰雪优游保”境内旅游保险,太保产险的“出行保神州畅行”等。
此外,近年来,针对滑雪的细分险种逐渐增多,尤其在冬奥风向下,保障进一步完善。据北京银保监会数据,年以来,北京地区4家财险公司共推出53个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64亿元,涵盖场所公众责任保险、组织者责任保险、滑雪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专业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等十余个险种,为场所建设及运营、活动组织、设备制造以及冰雪运动参与者等各类群体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其中,除专业冰雪相关赛事保险外,对接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者,以互联网渠道为主的冰雪运动专属产品正陆续推出。
梳理来看,专属性冰雪运动意外险,主要为用户在盈利性场所进行的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雪橇、滑冰、冰球、冰壶等运动护航。从保障范围来看,除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等保障外,还涉及三者人伤、旅程取消的责任保险,以及滑板、雪橇等用具被盗抢或受损的财产保险。同时,搭配包括急救指导、医疗转运、丧葬安排等救援服务。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可对产品的保障期限、保额进行调整,如平安财险的平安冬梦滑雪险(互联网版),适用5-65周岁人群,保险期限为1、3、7、整个雪季自由选择,保费20元起,医疗保障最高30万元;众安保险的全民冰雪运动意外险,涵盖三档保障计划,承保人群从3到85岁,除基础保障外,突出冰雪运动骨折的风险点,并叠加旅行类责任。
互联网渠道以外,依托于场景,在购买雪场门票、护具的渠道,也可见相关意外险的销售,如在某雪场购票页面,显示有滑雪意外保、门票意外险(含高风险)的投保选项,保障主要针对意外事故,保费分为3元、5元、10元、15元四个档位,对应意外事故10万元至30万元保额。
“用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