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极致盛放
联合教学工作坊//
十月开始,几乎天的时间内
从无到有
跨专业跨领域的设计创作
1月2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展厅开幕
展览海报
《Designforthedisabled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要,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参与这次工作坊的同学们分别从三个尺度进行了设计,使用Rhino、maya、ZBrush等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了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同学都是初次学习接触这些软件,短时间内掌握并上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尺度类型
01微尺度助听器、手指关节等小尺度无障碍设计
02社交尺度主要以义肢为主的中尺度无障碍设计
03空间尺度家具、轮椅等大尺度无障碍设计
作品欣赏:
Butterfly
可调式定制化腰椎固定支具设计
设计/戴庆来
作品尽可能地弱化腰具的概念,抛开传统的医疗护具的设计理念。满足护具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把腰具的设计当成一件“夹克”来设计,拥有服装设计的元素来进行设计,使腰椎固定支具看起来不是一种医疗设备。
SALUS
轮椅设计
设计/刁卓越
Salus是拉丁语中“健康”的意思,也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的名字。椅面的造型设计来源于海洋生物的衍变,参数化表皮设计增加局部摩擦力,结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使用舒适度,这是一次家具与人体增强设计的跨界设计。
Wave
轮椅一体化设计
设计/董佳杰
Wave取自海浪,设计中以海浪为基本造型,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完成复杂曲面造型与透明材质间的统一,旨在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个性化轮椅。
CYCLONE气旋
手部义肢设计
设计/范颖
Cyclone(气旋)作为一种修辞主要代指手背与手臂的形态,意为一种从手部过渡而来的轻盈,好比气旋包裹,设计目的在于解决残疾人的日常使用与使用成本。
BUBLES
小腿义肢设计
设计/冯文婷
以泡泡为灵感来源,进行概念引入,形成系列的形式演变,在确保基本功能之外,buble义肢在形式上帮助儿童转移身体残缺的注意力,减轻恐惧、焦虑、压抑等情绪,设计通过心理的干预使儿童的3D打印义肢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VEIN
颈托设计
设计/姜峰
作品将颈托理解为一种具备实际使用功能的饰品,并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颈托个性化的蜕变。此颈托基于植物相互支承的结构性特征设计了其基本骨架,并配上适量的面状叶片加强其形式美感,最后在硬性支撑的前提下添加热敷功能,缓解佩戴者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所带来的颈部肌肉酸痛感。
正ZHENG
兰花腰托设计
设计/李勤
腰托在纵向需要承受重力,同时横向又需要有拉伸,对身体有强包裹性。很自然地让我联想到针织面料。设计一个方便轻度腰伤病人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以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的腰托。
NGC-
AR增强助听器
设计/刘瑞松
作品灵感来源于近年来AR设备的发展,希望通过现实增强的技术去协助听障患者提高生活的质量,为听障患者设计助听器的时候作者考虑到这一方面,便将其与助听器结合,将设备设计的更具未来产品的感觉。
ElectricSheep
义肢手臂设计
设计/刘思佳
以电子元件简化图和山羊头骨形态为基本元素设计,使电路板造型穿插在羊头骨之中,再进行适当的抽象化处理。此部分两侧设计了插接结构,以可替换的形式出现在义肢手臂设计里。
ZOOM1
腿部机械义肢设计
设计/刘泽
设计元素汲取于利用四肢奔跑动物(猫类,豹子、狮子、老虎)强健的后肢,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仿生设计的主要内容,强调对生物外部形态美感特征与人类审美需求的表现。
IRON
手臂义肢设计
设计/乔雨
该义肢命名为“IRONMAN”源于当今多数少年儿童都很喜欢的漫威英雄,因此从造型上本人以少年儿童的“心理”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局部的改造。
哒哒
腿部义肢设计
设计/眭叶康
设计灵感来源科幻电影中对断肢重生的设想,肌肉组织跃升出断肢横截面擁绕形成新的肢体,似壁虎断尾重生;在设计中,模拟腿部肌肉组织、血管等缠绕连接的形态,以线、面、体等元素进行诠释;表面装饰纹样来源于对细胞结构的提取,从细胞到肌肉组织再到腿,是元素的层层构成关系,在整体效果上追求光影斑驳层次的效果。
VENUS
女性专用助听器设计
设计/王得旭
该设计是专门为女性而设计的助听器,不同于目前常用的耳背式助听器,该助听器将收声装置设置在颈部,在收声效果上好于常规的耳背式助听器。在造型设计上,立足于变“藏”为“露”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突出女性特征。由医用器械向着女性日常装饰用品转化,同时力求简约,减少不必要的形态。
朔云
坐便椅设计
设计/王海顺
作品针对老年人、偏瘫患者、术后患者、孕妇等不易支撑身体蹲便的人群进行无障碍设计,此坐便椅设计共有三个部分组成,整体外框架、侧边抽拉花纹造型、靠背座垫,通过3D打印技术对三个部分进行不同材质的打印,以更好地符合人的使用感出发。
TOTEMS
运动员防护手套设计
设计/王彦霖
作品在人体增强范围内主要研究护具的设计,手套是运动员最为常用的运动装备,无论是足球运动、自行车比赛、攀岩登山,手套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手套设计在选材上以棉麻、橡胶材料为主,而此次的手套设计在选材上又添加了TPU材料。
TWELVE
儿童助听器设计
设计/吴思睿
Twelve.系列儿童助听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12生肖和西方的12星座,定制的外壳包住助听器元件,通过背后的轨道与不同的生肖形象进行结合。
ICARUS
水下呼吸器设计
设计/徐晨旭
作品重新定义“残疾”,赋予它更高深的意义,比如“增强”、“进化”,由此,作者想到了水下呼吸器这一人体增强装置,装置的外形参考了展翅的羽翼型,像是水中飞舞的一只海天使。
SHIELD
助力护膝设计
设计/徐子安
作品设计目的出于一种膝盖增强保护,其中膝盖处采用晶格结构和TUP材料起到助力效果,在正中间的晶格相对密集,四周疏散,让整体力的结构类似弓箭的张拉,起到一种助力的效果,晶格的造型也贴合膝盖的闭合。
STRUT
背部支撑设计
设计/杨宇轩
作品整体造型方面借鉴人体脊柱单元的小造型进行优化、单元连接、修复并最终完成。在符合穿戴舒适的前提上,使用软性材质进行加工,达到能够弯曲并且柔和处理的状态。
十二·律
骨导式眼镜助听器设计
设计/袁媛
耳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器官,它能让我们听见这世间干万种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听障患者来说,这一切都是静的。助听器寄设计形式于跳动的音频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希望更多的听障患者能走出无声的世界,拥抱生命的美好。
REBIRTH
义肢手臂设计
设计/张浩
作品整体运用参数化的算法为整体的手臂减重,同时也可以定制图案设计,五指的抓握功能凭借手肘关节的运动提供拉力,整体设计以现代为主,还加入小型液晶屏幕满足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
FLOW·PERVIOUS
智能折叠导盲杖设计
设计/张心笛
手柄部分的设计运用了3D彩色打印技术,透明的外壳包裹彩色打印的晶格,设计元素上运用了和杆体相同的曲线、晶格,彩色打印一体成型的技术,内部渐变色的运用为整体增添了一抹亮色。杆体部分运用了晶格镂空,既为整体造型增添了一种透明、轻盈之感,也为内置灯光的透光提供了可能,兼顾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太湖石的漏、透之感。
NIERUS
水下呼吸器设计
设计/赵阳臣
作品造型上将过滤管向后弯折,同时通过流线型镂空造型大幅度减小本次水下呼吸器设计发挥了3D打印技术应对复杂形式的优势,外壳采用SILA树脂打印一体成型,咬合组件也采用了3D打印私人订制。
ULYSSES
骨折义肢支具设计
设计/朱文强
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进行结构上的装饰,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支具结构,不仅可以带来美观的作用,而且可以将已经脱离人们日常生活的传统纹样再一次带入人们生活当中,将传统纹样的非物质文化影响最大化,同时不同的纹样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义肢的个性化需求。
(作品按首字母排序)
展览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