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
被“神兽”折磨了两个月的宝妈们
要开始欢呼雀跃了
但是开学=生病
也成了家长们最担心的魔咒
“秋老虎”凶猛
昼夜温差大,流感高发
初秋气候干燥
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而开学后同学们的密切接触增多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菌传染带来了便利
流感
普通感冒不传染,症状较轻,2-3天会好转。流感则会通过飞沫、人与人接触、污染物接触而快速传播。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症状好转,完全恢复常需1~2周。
手足口病
大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在秋季高发,被称为“秋季腹泻”。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
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天。
结膜炎(红眼病)
多是分泌物、接触物传染。患者眼睛有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轻微的可以自愈,重症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有以上四种病症时
最好及时看医生,谨遵医嘱
眼下还是疫情防控期
为降低感染几率,确保自身的健康
开学前应备好防控物资
(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碗筷等)
做好多方面防备从而降低传染风险
做到少聚集,不扎堆
坚持“个人防控四要”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
一旦有发热、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要及时就医
如有与高风险人员接触
和到高中风险地区旅行的经历
要提醒医生
更换环境、季节变化会造成学生原有免疫系统支持不够,导致生病。以下7招可增强孩子免疫力,少生病。
按时接种疫苗
当宝宝接种疫苗之后,免疫系统和疫苗就会对抗,此时身体会有轻微变化,下次再遇到类似病毒和病菌时将轻而易举的消灭。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睡眠低于6小时,会导致体内淋巴细胞减少28%,免疫细胞减弱28%,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所以保证孩子每天最佳睡眠时间10个小时左右。
正确洗手
每次洗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0秒,注意幼儿宣传的“湿、搓、冲、捧、擦”五步洗手法。但也不宜过度清洁,免疫力一旦适应了过于清洁的环境,就会下降。
按体温增减衣物
秋季早晚凉,中午热,注意根据温度及时增减衣物,小马甲是不错的选择,方便脱穿,还可保护孩子腹背。
规律运动
每天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不少于1小时,可以更好的适应天气变化。避免骤冷骤热时出现不适。
SPORTS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哪些运动?
-6岁
最好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跳绳、踢球、滑梯等。
-8岁
适合做一些需要配合力量的运动。比如:拔河、蹦床、骑单车等。
-12岁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抗性的运动,能够帮助孩子强健体魄。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竞技体育运动。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孩子佩戴好护具,做好防护应急措施,避免受伤。
多摄入富含脂肪酸(EFA)的食物
健康的脂肪酸EFA,如DHA、AA,可以保证细胞有效工作,也有利于白细胞抵抗致病原。富含EFA的食物包括:添加DHA、AA的配方奶粉;深海鱼,如鲱鱼、鲑鱼都是很好的辅食选择。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VC可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免疫系统被病菌侵袭。每天给孩子搭配2-3种水果,5种以上颜色鲜亮的蔬菜,摄入丰富的维生素C。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是我们人体的生命基础,因此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应该保证优质蛋白的充分摄取。比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因此适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