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唏兮
在中方公布的冲突视频中,印军数百人悍然越线,一个亚洲面孔的印度人第一个冲上来粗暴推搡祁发宝团长,导致祁团长受伤,我国四名边防战士牺牲。那个长着亚洲面孔的印度人最后被证实是印度少数民族那加族人,并不是有着中国血统的印度人。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对面冲过来的数百印度士兵基本都是头戴钢盔护具,但是我国前往交涉的士兵却都没有佩戴。钢盔护具是每一个士兵作战时都会配备的装备,就像是古代士兵上战场必穿的头盔和护具一样。这种装备在必要时候是可以保命的,那么为什么被推搡至血流满面的英雄团长没有配备呢?是因为我国没有配发吗?
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战争中,钢盔护具都是战士上战场必不可少的战备物资,刀光剑影时期的头盔其实就是和我们所说的钢盔是一样的作用,只不过是制作材料不同,但是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保护士兵的头部。在钢出现之后,部队第一时间就将其用在了钢盔护具的制作上,对于钢盔护具的制作是十分讲究的,厚薄程度有严格的标准,要不然不是太重就是太轻没有任何作用。二战时期,各国军队配备的作训服中,钢盔就已经大面积使用了。而说起钢盔的出现,还要从一口锅说起,在一战期间,一名法国炊事员情急之下将给法国士兵做饭的大铁锅扣在了自己的头上,结果反倒存活了下来,之后的战场上就出现了钢盔。
当然,钢盔并不能像防弹衣一样抵挡子弹的射击,但是却可以挡住大部分的弹片。俗话说得好,子弹不长眼睛,弹药爆炸之后的弹片更加不长眼睛,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受波及以及被弹片牵连的士兵可能要比子弹直接击中的还要多。研究表明,战场上的有高达75%的伤亡都是因为炮弹爆炸之后的碎片,或者是爆炸激起的飞石以及流弹等物体造成的。统计数据显示,戴钢盔护具士兵的存活率要比不戴钢盔护具士兵的存活率至少高出30%。
因此,钢盔护具对于战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代钢盔护具相比之前的那种已经不再是金属制造了,毕竟金属制造的钢盔护具还是有一定重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性能更好,更轻便的新型材料,自然是要进行升级改造的。现代钢盔主要由金属、工程塑料、凯芙拉纤维等材料制成,由盔壳、衬里和悬挂系统等部分构成。根据不同的战场需求,个别性能上会有所不同,而军用头盔则更加注重减缓冲击力度,增强士兵的安全保障。
所以,“没有配发”这个问题是不会存在的,我国每一个士兵应该配备的装备全部都是配备的齐全的,钢盔护具是作训服中的一部分。在平常情况下,大家自然是穿着常服,只有在作战、训练和战备执勤等情况下才会着作训服。尤其是在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下,身着作训服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意味着我们也有想要打仗之意。所以,没有佩戴钢盔护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并不想直接暴力的解决问题,但却遭到了对方的暴力攻击,这一点其实在后援部队到达时也已经说明,因为随后到达的支援部队是全副武装的。之所以不戴,只不过是我方战士的一种态度,但很遗憾,印度粗暴的士兵并没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