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哥本哈根亚轨道造的业余火箭前往发射场准备测试文/《环球》杂志记者于珂林晶(发自哥本哈根)
《环球》杂志记者吕迎旭(发自耶路撒冷)
《环球》杂志记者乐艳娜(发自北京)
b“哥本哈根亚轨道”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载人航天飞行项目。组员们经常聚在位于哥本哈根“狐狸岛”(Refshale鴈n)上用旧船厂改造的工作车间里研究工程图纸,焊接零部件,设计制作降落伞、火箭甚至太空舱……
从年成立至今,“哥本哈根亚轨道”已经成功发射了6枚“手工”火箭,甚至一个“手工”太空舱。
他们最近的一次成功是在年8月4日将一枚6.7米长,自重公斤、名为Nex?II的火箭发射,并用降落伞成功回收。火箭的发射地是波罗的海军事发射演习区,位于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以东20公里。
此外,他们还制作了25个火箭推进器,其中有一些推进器的推力甚至达到了业余火箭发动机的最高水平。
目前,这样一个“火箭狂人”组织已拥有了50多人,组员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身份:铁匠、工程师、火箭科学家……他们以纯志愿者的身份投身于这个非营利项目,也告诉我们,航天这件事,原来不止属于政府和企业家。
纯众筹的载人飞船项目
造火箭不是放烟花,而是一项门槛不低的“烧钱”项目,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SpaceX那样,直接让火箭在空中爆炸以测试逃生功能的。那么,哥本哈根亚轨道的资金从哪里来?
惊人的答案是:纯众筹,且不接受任何政府和企业的资助。
每月10美元的支持即能成为“会员”,可以参与所有的公开测试活动。每个月还有一次抽奖机会,可获赠组织签名特色海报两张。如果慷慨至每个月20美元,除上述“福利”外,每次发射的火箭上都会有捐赠者的姓名!当然,一次性捐赠也是欢迎的,美元以上的单次捐赠者将获得“哥本哈根亚轨道”周边钥匙链一枚,以及一张签名海报。
即使是众筹,玩火箭也太烧钱了,所以哥本哈根亚轨道决定采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尽量回收使用,并利用现成的二手零部件。
譬如上面说到的Nex?II火箭,总造价仅约3万欧元。它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是收银机终端改造的,压力调节系统改装自水肺潜水的面罩……再譬如,租不起离心机测试重力极限值,组员们会去丹麦最著名的趣伏里游乐园。在那里,他们调高了一辆摩托车的马力来进行测试。
总之一句话,哥本哈根亚轨道的成员们都相信,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完全有能力制造并成功发射“全尺寸”的载人火箭飞船,名字都想好了,就叫SPICA。
不过要实现设想,团队表示还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来众筹、建造和测试火箭推进器及其他一系列设施。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被许多人问及的问题:谁将会成为进入这个载人火箭飞船的首位宇航员?
尽管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还不得而知,宇航员人选是否出自团队内部也无法确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或她必须和团队其他人一样,是个拥有梦想的、热爱DIY的“普通人”。
SPICA太空探索计划是将宇航员送至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限,即海拔约公里的高度,然后自由降落,最后借助降落伞缓冲在海中降落。要顺利完成这一计划,飞行服和护具降落材质的选择、机舱内氧气系统的设计等等,都是团队当前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
除了设计制造自己的火箭,哥本哈根亚轨道的团队成员们还以各种方式活跃在航天领域。
他们帮助一家初创企业设计和测试火箭推进器;在大学开设课程,指导学生们制造液体双推进剂引擎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持续地在Youtube上推出自己拍摄的视频:介绍自己如何焊接火箭推进剂箱;如何制作超音速降落伞;解释火箭推进器喷油器如何运作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哥本哈根亚轨道希望让更多的普通人看到“自己动手创造”的价值与实现大梦想的可能性。
咖啡馆里诞生的登月梦
在“创业国度”以色列,有很多年轻人或因为草坪上的席地闲聊,或因为Party上的邂逅而碰撞出创业的火花,从而共同开始一番事业。11年前,三个以色列年轻人在特拉维夫咖啡馆的一次会面,促成了以色列历史上的首个登月之旅。
年4月12日,这颗由亚里夫·巴什等三人打造的以色列首个登月探测器“创世纪号”发射,这是世界上首个私人出资并完成绕月飞行的探测器。虽然探测器不幸在最后着陆时坠毁,但三个年轻人的大胆尝试仍然令世人赞叹。
年9月,美国非营利组织X奖基金发起了一次太空竞赛,由谷歌公司出资赞助,名为谷歌月球X大奖。竞赛要求参赛队自制探测器,该探测器如能登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移动米,回传数据和清晰的影像,即可赢得奖金,最高奖金为万美元。
年,以色列电脑工程师巴什在脸书上发帖:有没有人想去月球?结果得到了另外两个年轻人的回应,他们是科弗尔·达马里和约纳坦·威尼特哈伯。三名网友于是约在特拉维夫一家酒吧见面。30岁的巴什是三人中最年长的,在他们酒酣耳热之际,谈论了前往月球的梦想,并打算创业去实践它。次年,他们创建SpaceIL公司,打算参加谷歌月球X大奖挑战赛。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资金。幸运的是,他们争取到了以色列富翁富莫里斯·卡恩担任公司总裁,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艾德森也有出资。
为了参赛,他们设计建造了一个重约5千克的迷你探测器,尺寸跟厨房餐桌差不多大,成本约为0万美元。
年至年间,全球共有30多支队伍参加了谷歌月球X大奖,但在比赛结束前没有一支队伍成功,导致主办方多次推迟比赛结束日期。但直到年3月,也没有一个团队成功登月,主办方只得宣告比赛结束。
在谷歌月球X大奖结束后,SpaceIL决定坚持下去。他们转而与国有的以色列航太工业公司(IAI)合作建造登月探测器,计划耗资约1亿美元。于是,“创世纪”号诞生了,它高1.5米,直径2米,重约千克,装载的燃料重量为其总重量的75%,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登月探测器。
这次,资金仍然主要来自莫里斯·卡恩和艾德森。但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科学技术部也为该项目捐资万谢克尔(约合万美元)。
年2月22日,“创世纪”号随SpaceX的“猎鹰9”运载火箭升空,计划于4月11日抵达并在月球表面名为澄海的地点着陆。澄海是当年阿波罗号的登月地点,“创世纪”号着陆后,将研究与测量月球本身的磁场。另外,探测器载有“时空胶囊”,内装《圣经》、儿童画作、以色列歌曲和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回忆等数码文件。
世纪号在离开地球轨道后,为了节省燃料,并没有走最快的路线,而是选择抵达月球最省燃料的路线,独自旅行7周才会到达月球。前期的绕月飞行是成功的,但在登陆过程中,距离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处,主引擎突然失灵,当动力恢复时,飞船的速度已经太快,导致探测器无法及时“刹车”,撞向月球,在澄海附近坠毁成为碎片。
对于这次失败的尝试,虽然以色列国内一片惋惜之声。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探月计划虽然失败,但是研究人员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他们让以色列成为全球第七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莫里斯·卡恩说,我们已经尽力了,我认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巨大,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SpaceIL在其官方网站上提起这次尝试说:“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年11月,SpaceIL向媒体透露,他们下一个登月尝试将于三年后开始。
大奖之下
谷歌月球X大奖针对的是全球私营部门和非政府实体,参赛者应确保拥有运载火箭,或自己建造或与现有私营火箭发射公司合作。这已经不是X大奖基金第一个鼓励私人参与太空竞逐的大奖了。早在年,该基金就设立了总额为0万美元的航天大奖,第一个用自制飞行器将3名乘客送到公里外的太空,安全将其接返地球,并能在两周内使用同一飞行器重复上述载人飞行的公司或组织,将最终获得这笔奖金。
4年,由伯特·鲁坦设计制造、微软合作人保罗·艾伦投资的私人飞船“太空船一号”赢得了这项大奖。
截止到9年8月,就已有19支团队登记参加了谷歌月球X大奖挑战赛。虽无一个团队最终获胜,但像SpaceIL团队一样,许多人的研究与探索会继续下去。
进入这一大赛决赛的日本公司ispace在比赛期间开发了名为“白兔”(Hakuto)的月球车,但并没有在规定时间成功。年9月,该公司表示已在“猎鹰9”火箭上购买了位置,以在年和年将探测器送往月球,并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从地球往月球运货的超级快递公司。
正如参赛团队Frednet负责人佛瑞德·布尔乔亚斯参赛时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证明一种理念,即我们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与政府同样的月球任务。”他们团队采取了开放式做法,任何人都可为团队的登月任务贡献自己的想法。他们设计的探测器重量只有克,像一个圆球,具有爬坡和在光滑表面行进的能力。
“如果能和一名宇航员交上朋友,我们没准会要求他将我们的探测器放在口袋里……所有对之感兴趣的人的通力合作所产生的力量远超一家小公司雇人完成这项工作的方式。你无法让所有人拥有同样的才能,但你可以发现一些真正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布尔乔亚斯说。
这些真正感兴趣的人,尽管看起来似乎“另辟蹊径”,但也许他们的一小步,就是航天史上的一大步。
来源:年4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