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铸刀达人-陈朝波
大连汉威展厅美图视频(年)
大连汉威展厅美图视频(年)
咨询
咨询
汉威-SCG-大苗刀
《圖解武術的科學:實戰取勝的關鍵》《日本甲冑图鑑》(精装)
咨询
圖解武術的科學:實戰取勝的關鍵
作者:吉福康郎
譯者:孫曉君
出版社:十力文化
出版日期:/07/1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4
規格:平裝/頁/32k/13x19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將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武術奧義科學化
由力學、解剖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等觀點,解說武術的致勝技巧
深入瞭解不受限於規則的戰鬥術秘訣
提升個人體魄,由外而內深入訓練技法與心法
本書重點:
1.何謂武術:與有比賽規則和安全規範的運動型格鬥技不同,更靈活、沒有限制的對決,往往具備危險性。2.拳腳功夫的要點:隔山打牛的訣竅在於攻擊的穿透力,而赤手空拳要突破護具的防衛,就要注意其物理變化。
3.手持武器的要點:必須瞭解每樣武器的構造,才能掌握其使用的蕞佳方法,以武士刀為例,左右手的握法深深影響攻擊的力度和準度。
4.內心的強大才是真強大:如功夫熊貓中烏龜大師所說,你的心就像水一般,當它起漣漪,你就看不清楚。心堅定才能無疑慮。
武術是以戰場上保護自身、戰勝敵人的戰鬥術發展而來。因此,與確保競技者安全而具規則性的格鬥技不同,是實戰中取勝的技術。雖然武術的技巧,既合理又沒有多餘不必要的動作,但在稍有疏忽即可能受傷甚至喪命的場合,如何能快速又確實地擊退敵人,使其喪失攻擊能力,就非常重要。本書,從力學、解剖學、物理、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以問題點切入說明劍術、居合術、槍術、箭術、空手道、截拳道、柔道、合氣道、太極拳等武術應該要知道的奧義。打破過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武術傳授心法,用科學方式分別解析拳擊、劍道、居合術、身體步法,以及破勢的巧勁。即使面對身材比自己高大的對手,也能運用本書所說的秘笈,善用科學方法而打敗對方。
作者彙整多年研究資料,提倡不需特別激烈的訓練方式,也能提升個人體質、身強體健,並由外在體魄的訓練深入至內在心靈的鍛鍊,身心皆能有自信地成長,更以其自身的實踐經驗,整合成了這本武功心法書。
本書弟一章先說明武術與一般運動型格鬥技的差異,以及實戰型武術的優勢和需注意的地方;第二章介紹打擊技的科學,在無武器的情況下,如何提升攻擊的威力?運用力學、物理學等,學習如何給與重擊,或是面對對手的強力攻擊,又該如何對招?第三章、第四章介紹日本時代劇中常見的武器,諸如武士刀、薙刀、長槍、弓箭等武器的構造與正確使用的原理,以及遇到短兵相接時該如何應對,這兩章節都有詳細介紹。此外,更特別介紹因李小龍武打電影而風靡全球的雙截棍的使用技巧。第五章從身體運行的步法開始說明,並與步法相關的借力使力的重心轉移方法和原理,使讀者更能正確且無傷害地使用身體力道。另外,更教授透過這種身體巧妙地轉動,製造一種欺瞞對手的移動技巧,而在對手無察覺之間,順利取得勝利。第六章談破勢,這是一種面對體型比自己壯碩的對手時,常會使用的技巧。蕞後,第七章談氣與心的科學,學武切忌心浮氣躁,其實不只是武術,做任何事也應該學習一流武術大師的氣定神閒,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樣才不至於被對手抓住破綻,也是建立起自己內心的強大,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坦然面對,無所畏懼。本書就是一本從外而內的武道鍛鍊書籍。
作者介紹
吉福康郎(YoshifukuYasuo)
年出生於日本滋賀縣。東京大學理學系、理學院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系)結業、理學博士(東京大學)。現為中部大學工學院教授,專攻運動生物力學及生命情報科學。
目前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析並深入研究運動,特別是格鬥術及傳統武術的技法,其他還涉獵諸如瑜珈和氣功的實踐等。其著作相當豐富,包括《格鬥技的科學》(ScienceI新書)、《武術「奧義」的科學》、《格鬥技「奧義」的科學》(講談社)等。
譯者簡介
孫曉君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畢業。自年仼職於日商SONY擔任產品行銷企劃工作,從事數位攝錄放影機及家庭影音劇院的推廣。年離開SONY後,進入美商FCI挑戰業務銷售工作,服務帼內外各大知名廠商近15年。因緣際會走上翻譯之路,打開了另外一扇世界的窗,曽擔任《圖解個體經濟學》及《圖解總體經濟學》之特約審稿(十力文化),現為專職譯者。
專業審稿者簡介
張慶偉
年生於中華民帼台北,24歲起向游村祥老師練習合氣道,後跟隨台灣合氣道創始人李清楠老師修習合氣太乙拳,修練期間曾赴日本、中帼、關島等參加演武與示範,目前為合氣道五段(帼際四段),現為中華民帼合氣道推廣訓練協進會第九屆理事並於松隆合氣道訓練中心傳授合氣道。
目錄
前言
第1章何謂武術?
Q01運動型與實戰型的武術有何不同?
Q02為何實戰型武術優於運動型武術?
Q03什麼是現代的實戰武術?
Q04如何區別運動型與實戰型武術?
第2章打擊的科學
Q05什麼是打擊技法的「穿透力」現象?
Q06宣稱能穿透護具的底掌打擊法,真的有效嗎?
Q07真的有無法抵擋的攻擊法嗎?
Q08何謂李小龍的截拳道?
Q09為什麼截拳道常使用貫手?
Q10截拳道出拳的攻防特徵為何?
Q11截拳道特有的手部攻擊技巧為何?
Q12截拳道攻擊時,能與擒拿混用嗎?
Q13何謂截拳道的踢技攻防?
Q14有增強耐打程度的武術獨特訓練方法嗎?
Q15何謂有效突破肌肉防禦力的打擊方法?
第3章劍術、居合術的科學
Q16什麼是真劍搏生死?
Q17真的能空手奪白刃嗎?
Q18與對手刀劍相接時,其力學關係為何?
Q19古裝劇中以刀背攻擊的狀況,是真的嗎?
Q20用刀抵擋對手的刀時,秘訣為何?
Q21揮刀時也適用Q20的原理嗎?
Q22刀鍔相交時,什麼方法較有利?
Q23刀斬擊的瞬間,為何雙手是朝相反方向扭轉?
Q24瞭解茶巾絞的意思後,只用手腕的肌肉,能充分發揮力嗎?
Q25穿著護具的劍術,與一般服飾的有何不同?
Q26順勢抵擋,並避開迎面而來的刀的方法為何?
Q27二刀流在力學上的效用為何?
Q28以「強勁的」竹劍擊敗對手的方法為何?
Q29有威力的「藥丸自顯流派」的秘密?
Q30藥丸自顯流派其他的優勢為何?
Q31手持刀直視前方行走時,如何取得平衡不晃動呢?
Q32為什麼「居合」能如此快速地拔刀?
Q33刀柄被壓制無法拔刀時,該如何處理?
第4章武器的科學
Q34武士刀是一把怎樣的刀呢?
Q35武士刀的斬擊原理和利於劈砍的刀之製作方法為何?
Q36「刃筋直立」是什麼意思?
Q37如果刃筋沒有直立的話又會如何?
Q38武士刀的彎弧和刃筋有何關聯?
Q39再詳細說明,刀的彎弧與刃筋直立容易度的關係?
Q40武士刀劈砍物體時,手感及破壞力為何?
Q41武士刀適合劈斬,那為何會折損或彎曲呢?
Q42武士刀能將子彈均等切成兩半嗎?
Q43棍、刀、槍的威力及其差異為何?
Q44刀或槍的重量或長度,與揮轉的難易度有何關係?
Q45槍比武士刀有利嗎?
Q46弓能發射疾速的箭,其原理為何?
Q47箭實際的威力有多大?
Q48依照理論就能使弓箭射中目標嗎?
Q49鎖鐮的威力如何?
Q50雙節棍是什麼樣的武器?
Q51雙節棍除了揮動旋轉外,還有其他的使用方法嗎?
Q52雙節棍有華麗的技法嗎?
第5章步法、變換身體位置、欺瞞五感的科學
Q53聽說「同手同腳走路法」效率較好,是真的嗎?
Q54武術幾乎都用全腳掌著地的步法,有什麼優點嗎?
Q55太極拳也使用腳掌著地步法,其威力為何?
Q56利用重力快速移動的方法為何?
Q57拔重的重力和腳掌著地的力,二者的關係為何?
Q58何謂武術中「蕞快蕞短的移動」?
Q59何謂有效欺瞞五感,或利用心理和反射動作讓注意力消失的施技方法?
Q60古裝劇中,老劍客輕鬆制服勇猛的年輕人,是真的嗎?
Q61前述「不知道眼睛看向何方」的眼神為何?
Q62所謂不可思議「無影」的劍,其技巧為何?
第6章破勢的科學
Q63何謂武術的「破勢」?
Q64如何揮落抵擋的手臂,進行攻擊?
Q65前述技巧,對有防備或肌力很強的人也適用嗎?
Q66不使用拔重的急速重力,也能將防禦的手臂牽引下壓的方法為何?
Q67有能壓制對手握緊拳的手腕的方法嗎?
Q68手腕被抓住時,還能施展「破勢」嗎?
Q69大東流派不可思議的「合氣」破勢方法?
Q70對手突然攻擊施以「破勢」的話,又該如何應對?
Q71如何鍛鍊武術中的「破勢」?
第7章氣與心的科學
Q72聽說氣能操縱人,是真的嗎?
Q73為什麼有達到悟的境界的武術達人?
Q74禪坐集中注意力,在科學上是什麼意思?
Q75武術的本質是傷人的技巧,為什麼會與救人有關?
Q76本書所提到的「合氣」、「人生的意義」、「悟道」,「非科學」嗎?
Q77既是如此,能相信「心由腦生」嗎?
Q78作者如何轉變而否定唯物論呢?
Q79作者得到什麼程度的「悟」?或是找到「人生的意義」了嗎?
結語
索引咨询
日本甲冑图鑑(精装)内容简介
横跨弥生时代到江户时代,网罗所有日本甲冑种类
台湾第一本全方位图解日本甲冑的专业级图鑑
「本书使用大量图解,简单易懂。书中的用语集、索引等,让初次接触甲冑的人也能立即上手。」──读者T
李佩蓉文藻外语大学日本语文系副教授
徐兴庆中国文化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本书收录幅日本名家精緻手绘图,是理解日本甲冑,探究日本战争文化奥祕的一本好书。」──徐兴庆,中国文化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自西元前10世纪的弥生时代起,日本人便开始製作甲冑。历经古坟时代、平安时代、鎌仓时代、室钉时代、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时经2馀年,甲冑的变化也大相迳庭。从简单的木製短甲逐步改良,演变为具伸缩性、攻守得宜的铁製铠甲。
本书依时代顺序,一步步介绍各时期甲冑的特徵、製材与构造,并透过手绘图来拆解各部位甲冑,让读者更容易了解甲冑的特色与功用。
1.横跨2多年,网罗弥生时代至江户时代所有日本甲冑种类。
2.多达幅日本名家精緻手绘图,一眼看尽日本甲冑最奥祕的细节。
3.细细讲解超过个甲冑专业用语,从甲冑流变到构造一网打尽。
4.收录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26名日本名将的国宝级甲冑。
序章日本甲胄速写
第一章甲胄的历史
日本的甲胄诞生于弥生时代。因为稻作的兴起,人们开始为土地发生纠纷,甲胄遂作为「战斗中用来保护身体的武具」而诞生。
弥生时代以后,争端仍不止息,从此甲胄遂随著时代不断变化,从古代使用的短甲、挂甲、绵甲胄,到中世武家*权时代使用的大铠、胴丸、胴丸铠、腹卷、腹当,一直不断演变成近世的当世具足。
本章将从时代背景出发,检视甲胄的变迁。
第二章甲胄的构造
日本中世、近世的甲胄,主要是由名为小札、金具迴、威毛、金物、革所这5个部位构成。为补足上述部件之不足,遂又有绪所、家地、板所、锁链、化妆板、水引等其他部位。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小札、金具迴、威毛,这三者是甲胄的主要部分;至于革所和绪所则有助于提高主要部件的机能性,同样重要。另外,家地、板所和锁链构成了主要的小具足。金属配件方面,儘管有些也具备实用价值,但绝大多数的金属配件还是跟化妆板、水引一样,属于甲胄的装饰,不过这些也是日本甲胄的重要特徵。
第三章国宝甲胄集
本章将介绍日本各地被指定为国宝的甲胄。现在已有大铠14件、胴丸2件、胴丸铠1件以及1双笼手受指定为国宝,这些文物来自平安时代到南北朝时代,是足以代表日本甲胄的名甲。论其色彩与造型,这些名甲不仅是战斗用具,
更是技巧高超的美术工艺,获得各方人士高度评价。
以下笔者将按照收藏所在地,从北往南介绍各件国宝甲胄的构造及特徵。
用语集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三浦一郎
甲胄研究家。一九五八年生于名古屋。一九七七年爱知县立名古屋养护学校高等科毕业。监修过的特别展览包括一九八八年岐阜县岩村钉立历史资料馆「武田信玄与岩村城」、一九九○年爱知县蟹江钉立历史民族资料馆「甲胄展-蟹江城的时代-」、一九九五年岐阜县岩村钉立历史资料馆「中近世甲胄」等。同年设立「尾州甲友会」。于一九九七年岩崎城历史记念馆的特别展览「日本的甲胄-岩崎城的时代-」中负责「从胴丸到当世具足之变迁」的综合解说。二○○七年出版《复甦的武田*团-武具与武装-》(暂译)。现任日本甲胄武具研究保存会评议员。
个人网站:kat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