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万人,与年的万人相比,增加了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万人,占17.95%
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63.35%
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0%
与年相比,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国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开放二胎*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数据显示,“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年的30%左右上升到年的50%左右。
虽然二胎生育率有所提升,但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指的是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一般而言,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保证整体人口水平不坠。一旦生育率低于1.5,则意味着跌破警戒线。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这主要是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而且从年来看,新冠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此外,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也影响着居民的生育意愿。生娃不易、带娃更难、开支增大、生活品质下降…种种因素也让不少生育主力*望而止步。
孩子,是想生就能生?
关于生娃这件事,不管是已生还是未生,都让不少夫妻、家庭都争论不休。
有的夫妻是自愿去生,有的是被催生,有的是还在犹豫生不生,也有的是想生而不能生……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生率已经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如今的12.5%~15%。
在我国,随着生育年龄的推后,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已有万左右。
临床上看,不孕不育中女性方面的原因约占50%,男性方面原因约占30-40%,还有一些不明原因或双方因素都有的情况占10-20%。
其中,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都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也有不少的年轻夫妇,因为自己年纪尚轻而不注意生育问题,导致错过最佳生育年龄,造成受孕困难。
专家建议,适龄女性最好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备孕。35岁以上的女性若尝试6个月后依然未孕,应尽早到当地的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检查,寻求专业帮助。
滋肾育胎生育力研究中心
祝您好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