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人物:
武欢
港大-复旦IMBA
级G班
武欢是我的黑衣人,第一眼印象感觉他个性低调,甚至可以说有些神秘。但三天的Ori,他时刻在旁相伴并为我们出谋划策,真切让我在开学前感受了把“传承的力量”。后来在饭局上得知他可是大有来头,而起因就是下面这张“背剑去考试的男人!”
脚踩木屐,身背长剑,这把仿佛只会出现在《指环王》《勇敢者的心》电影中的欧洲剑着实让我对他兴趣大增,原来在现实生活中,在MBAr中还有如此“有趣的灵*”。
细问之下,他可真不是一般人,他是:
香取神道流中国道场经理
德国zornhau史实击剑协会合作方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CPT
复旦武协兵击部教练
相信有如此能耐的MBA同学着实不多,所以厘米体育自然是不能错过。
CMS:为什么会选择练习欧洲剑这么小众的运动?
武欢:年轻时热衷于武术,曾打到过国际跆盟黑带一段,但常年赤手空拳练习,确实经常受伤,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也有所下降,于是考虑什么技术可以弱化身体素质差距,就想到了兵器。开始是接触日本古流剑术,机缘巧合拜入香取神道流极意皆传门下,之后也在上海、北京、武汉开了剑馆,至今快10年了。欧洲剑术是近3年开始接触和练习,因为有多年练习日本剑的基础,融会贯通,上手就很快。
CMS:无论日本剑或是欧洲剑,你如何理解其中的乐趣?
武欢:除了普通意义上的锻炼身体,自卫防身外,其实学习剑术也是在学习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历史中,兵器才是格斗的主流,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拳脚搏击。所以其演变和国家的文化、经济、自然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就拿我学习的日本古流武术来说,有超过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加入剃刀术、手里剑术、忍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奇)等多个门类,并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修正技术,例如,战国时期,剑术主要用于战场作战,以突破盔甲攻击要害为目标,招招致命;而到了江户时代,和平年代剑术则更着重防身,以攻击四肢为主,即所谓“活人剑”。
CMS:那练习兵器是不是更加容易受伤呢?
武欢:学习兵器的一大目标就是了解人体的薄弱环节并学会如何攻击它,所以练习者会比其他运动更加重视自我保护,且随着学习深入会被要求增加各部位防具,直至全身各部位都被包裹在护具下。例如:击剑面罩、专用手套、钢制护颈、棉甲夹克等。另一方面,每一位练习者需要学习控制自己的力量速度,武术学习是技艺打磨而非比拼蛮力,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将被叫停训练。事实上,练习兵器受伤的几率远远低于足球篮球等运动。
CMS:欧式剑是否也有一些门派?练习进阶的等级?
武欢:欧洲剑术全称叫做:欧洲历史武术(HistoricalEuropanMartialArts),简称HEMA,除了长剑,还有*刀、侧剑、迅捷剑,剑盾、匕首、长柄武器等。
不同于传承清晰、等级明确的东方武术体系,欧式历史武术部分武器在大工业时代已经彻底失传,所幸当时的剑术大师们都有记录手稿的习惯,给予了后人通过历史文稿"重构"武术系统的机会,因此早期的复原运动元老主要由历史学者和武术爱好者组成,比如我们合作的德国俱乐部就是由武术爱好者和新高地德语学家创立的。但毕竟文字无法诠释武术中所有的细节,所以目前没有个人或组织可以证明自己掌握的技术是最具权威性的,也没有公认的等级制度及竞赛规则。但在世界各地都有定期的爱好者赛事,使用各自的判罚规则,比如:剑鱼(SwordFish)是欧式剑术在全世界最大和竞争最激烈的比赛,被认为是在HEMA世界里代替世界冠*赛的比赛。另外年HEMA运动将进入欧运会,希望体育化会给这项运动一个新的开端。
CMS:那作为普通的爱好者,成年人一般需要多久时间能够入门?
武欢:一般需要8-10个月,整个过程从基本的起势、五大斩击,到攻防技术练习,缠剑、半剑等中阶技术学习。期间还会伴随体能训练、反应训练、步法训练、协调性训练等辅助练习,当然对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不断的对打中掌握所学,练习者逐步摆脱本能剑,即出自本能的攻防动作。在熟练运用基本技术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用剑风格。
CMS:对于孩子练习武道,你有什么建议吗?
武欢:日式古流剑术规定是年满13周岁才可以练习剑术。欧式历史剑术则一般只接受成年练习者,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和儿童生长发育的考虑。我个人建议儿童对运动的选择以提升柔韧性、协调性、心肺功能为主,如果格斗类的话我比较推荐跆拳道,对抗性比较适中,对孩子的灵活性、柔韧、平衡性都很好,之后学习其他运动会比较容易。
接下来,赶紧看看武欢学长帅气的身影:
如果你对武道,对剑术感兴趣,可以来复旦武协找武欢学长“切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