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院ldquo冬病夏治rdq
TUhjnbcbe - 2022/6/17 14:27:00

医院

——冬病夏治在三伏,穴位贴敷疗顽疾

一、治疗时间

第一次治疗:06月21日(夏至)第二次治疗:07月17日(初伏)

第三次治疗:07月27日(中伏)第四次治疗:08月07日(中伏加强)

第五次治疗:08月16日(末伏)

每次治疗时间应间隔一周以上为宜,治疗日当天6:30开始敷贴。

二、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者。

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6.儿科疾病:小儿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寒等。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男科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

9.亚健康人群。

10.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三、治疗地点:

各科室门诊及病房区域,具体地点请在预约时咨询就诊科室或参见院内通知,自即日起,患者即可到相关科室预约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

每次治疗时间应间隔一周以上为宜,治疗日当天6:30开始敷贴。

四、冬病夏治相关治疗室咨询预约电话(5月15日起请到相关科室预约)

五、冬病夏治相关知识

1.何谓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趁夏日阳气正旺之时,用穴位敷贴、针刺、艾灸、理疗以及内服温补阳气的中药等方法治疗冬寒季节易发作的诸如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虚寒性疾病,可借三伏天之阳气,使患者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驱邪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此谓夏防冬病,“冬病夏治”。实践证明: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何谓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将药物敷于体表相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中医传统特色方法,夏季多用。我院每年夏天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疗法,为广大虚寒性疾病患者根除顽疾,排忧解难。

3.穴位敷贴疗法的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

4.穴位敷贴疗法的特点:

该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内病外治、安全无*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特别是既不打针又不用吃药,最易为儿童接受。

5.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最佳时间及疗程:

每年三伏季节天阳之气正旺之时,是用穴位敷贴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每10天左右一次,每年4—6次,连续敷贴3—4个三伏天。

6.穴位敷贴注意事项:

(1)成人敷贴时间一般6-8小时,小儿一般2-4小时,敷贴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物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

(2)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医院皮肤科处理;

(3)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4)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5)另外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ldquo冬病夏治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