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体育与文明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进海淀人的生活。我们迎接的不仅是一次体育大赛,更是一次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社会风气的综合展示。海淀人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足岗位实际,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优异工作成绩为冬奥添光彩。
在这些海淀人中,有学生、有老师、有外国友人……他们都是普通但心怀梦想的平凡人。他们认真工作、默默奉献;他们勤奋热情,发热发光,纵然光芒微弱,但点点星光最后终将汇聚成璀璨银河,和全国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情怀照亮强国梦,用榜样的力量向全世界传递着奥运精神。
双奥场馆里多一种责任
人物档案
加油人:韩丽粉
年龄:38岁
身份:负责五棵松场馆基础建设和无障碍
冬奥寄语:顺顺利利办好冬奥,我为尽一份力。
13年前,姚明领衔的中国男篮“*金一代”击败了有诺维茨基坐镇的德国战车,历史性地闯入北京奥运会八强。这座见证了中国男篮历史的篮球馆,重焕新颜迎来新使命,成为年北京冬奥会冰球项目的比赛场馆。
五棵松体育中心技术总监韩丽粉年5月来到五棵松工作,到现在已经快14年了。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韩丽粉在五棵松现场服务,“每一场比赛都激动人心,第一次知道人浪原来是那么形成的,太震撼了!”见证奥运、服务奥运对于韩丽粉来说是一种自豪和荣誉,“这种责任也会延续到我后面的工作中。”年将是她第二次参与奥运会工作,“比起年,这一次内心更多了一种责任。”
在五棵松还有几位像韩丽粉一样亲历双奥的工作人员,从他们的身上能看出,在“双奥之城”北京,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融入了平凡百姓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对于我来说,能够经历两次奥运会,确实是非常幸运,我也感到更多的责任在肩,需要认真完善每一个细节,也是用我对体育事业的这份热爱,为尽一份力。”韩丽粉说。
从夏奥到冬奥,从篮球到冰球,五棵松体育中心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双奥场馆。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五棵松未雨绸缪的“超前”建设。“前期,五棵松体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在调研场馆建设时,看到了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既能看篮球又能看冰球’的设计后,决定改进建设方案,加大投入,把冰球制冷管道预埋到地下。他们认为,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必须早做规划。”韩丽粉色告诉记者。
如今的五棵松除了主馆,还有HI-PARK篮球公园、电子竞技、书店、VR体验等文体项目。后奥运的效应,在更长久的时间里扩散、蔓延。年9月5日,五棵松迎来了建馆以来的首场职业冰球比赛——北京昆仑鸿星万科冰球龙队参加大陆冰球联赛(KHL)后的第一个主场比赛。年11月16日,备受瞩目的京城德比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上演,最终北京首钢获得胜利。现场球迷的热情被精彩的比赛点燃,他们并不知道,在印着首钢队标的篮球场地下面,隐藏着的正是平方米的冰面。从年9月完成制冰后到年上半年,这一段时间的五棵松体育馆都是“上面是篮球,下面是冰球”。
在采访结束后,韩丽粉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也同每一位观众一样期待,奥林匹克精神再次在北京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记者李翊铭)
制冰师团队的“贴心管家”
人物档案
加油人:李洋
年龄:38岁
身份:保障酒店一线工作者
冬奥寄语:组织将重任交给我,我觉得非常自豪,我也会用最贴心的服务、最有温度的服务为冬奥助力添彩!
10月11日,对于李洋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为首都体育馆制冰的法国制冰师雷米·伯勒尔正式离店,李洋也结束了为期16天的接待保障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是保障制冰师团队的“贴心管家”,也是那个每天守候着制冰师“回家”的人。
李洋,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下属玉都酒店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冬奥服务经历,所以这一次他拿出了全部的用心与耐心开展了各项工作。为了让制冰师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与专业,李洋和他的同事们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布置房间里的生活用品,到新设走廊、电梯等公共区域的冬奥主题宣传,到为走廊铺装PVC地板革,李洋几乎忙到了制冰师到来的最后一刻。
“因为制冰师也是入境人员,所以在工作中我们是不近距离服务的,但是为了让他感到舒适和自然,只要我们会见到面的时候我都只是佩戴N95口罩、面屏和手套。”李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服务期间,为了保证疫情防控与生活服务两不误,他每天都是在制冰师离店前往场馆工作后,才穿上厚重的隔离服进入房间内打扫卫生、更换生活用品,并定期为制冰师更换房间里的鲜花。
“制冰师的工作其实很辛苦,有的时候他7点多就出发了,到晚上11点多才能回来,我们也是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工作状态,让他有一些温馨的感受,所以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提前在前台目送他上班,晚上也会等他回来跟他打个招呼。”李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样的环节并没有让他觉得很繁琐,反而看到制冰师回来,他一整天的心才能放下。在这16天里,李洋每天与翻译沟通制冰师的行程安排,尽可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而李洋的这些付出都得到了肯定。制冰师雷米·伯勒尔离开那天,在房间里留下了一封感谢信,并且表示这是他到中国以来最愉快的入住体验。顺利的工作与即将到来的冬奥让所有人都激情澎湃,但这一次李洋是用自己行动,为这场非凡的盛会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记者陈乃禾)
冰嬉卡通人偶传递正能量
人物档案
加油人:宁国君
年龄:40岁
身份:文化产业及创意设计师
冬奥寄语:全民嬉冰,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套“奉旨嬉冰”表情包火了,里边16个妙趣横生的冰嬉卡通人偶,象征“十八般冰上武艺”耍得有模有样:冲向未来的滑冰滑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冰壶冰球,锁定目标战之必胜的冬季两项……
作为此套表情包的创作和设计者,北京红色东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宁国君说:“年冬奥会是我们国家承办的世界性体育赛事。作为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北京冬奥,为冬奥会尽点微薄之力。”
“‘奉旨嬉冰’文化创意源自清代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制的《冰嬉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国君介绍,《冰嬉图》生动地反应当时皇家勇士冰上表演的盛况和皇帝亲临冰嬉比赛的场景,“冰嬉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是我国先人的生产生活所创造出的智慧的结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发展的研究对我国当今冰雪运动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将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古今,融汇中外,宁国君最终以“冰雪国潮”为主题,参照了冬奥会部分运动项目,设计出这套能文能武、憨态可掬的“奉旨嬉冰”表情包,“最喜欢第一个滑板滑冰动作。”宁国君笑着说,“这个动作配字冬奥口号‘一起向未来’——给人有穿越时空之感,且有对未来充满希望之意。”
16位“冰上战士”的冰雪中飞舞,一部分取自《冰嬉图》中古人的冰上动作,如金鸡独立,哪吒探海,溜冰射箭动作、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一部分则依据冬奥会比赛项目设计动作,如滑板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冰球、步枪射击等。宁国君希望:“表情包动作结合古今,再搭配上网络语和积极向上的内容,传递正能量,唤醒民族的记忆,唤醒中国人的冰上运动基因。”
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年冬奥会,宁国君有很多期待,也很激动:“吾辈中国人,有幸生于盛世,长在红旗下,恰逢如此盛会。体育健儿们在挥洒汗水备战冬奥,还有很多很多中国人都在不同岗位,以不同形式,为冬奥付出辛勤和努力。”
他高举双臂,大声说:“正逢新时代,让我们‘全民嬉冰’,撸起袖子加油干!” (记者景天)
冰雪小将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
人物档案
加油人:刘祥琪
年龄:16岁
身份:中学生
冬奥寄语:我希望国家队在北京冬奥会冰雪项目上能够多拿奖牌。
穿护具、穿冰靴、戴头盔,刘祥琪熟练地穿戴好自己的装备,抱起雪板来到训练场,在雪面上快跑几步滑动起来、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来了一个帅气地急刹……一气呵成。这个瘦高的男孩是海淀滑雪队的一员,目前就读于北京中学高二15班。在—雪季,他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张家口、内蒙古的赛场上,曾14次登上领奖台,9次获得冠*。
海淀滑雪队成立于年,队员年龄在8岁至18岁之间。滑雪队成立以来,鼓励和带动了更多的孩子掌握冰雪技能、参与冰雪运动,同时也为滑雪专业竞技队伍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
“我喜欢看cctv5频道,9岁那年看到高山竞技滑雪,就喜欢上了滑雪项目,一直练到了现在。”据刘祥琪的教练杨晶鑫回忆,起初,刘祥琪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做事认真的性格加上勤学苦练的劲头,让他进步很快。
谈起杨晶鑫,刘祥琪充满了感恩与崇拜:“能有这样的教练指导,我分外珍惜。”在杨晶鑫的指导下,刘祥琪的滑行技术日渐成熟和稳定,逐步成长为北京市青少年双板滑雪圈的顶尖选手之一,并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冠*。杨晶鑫告诉记者:“东东(刘祥琪小名)有着他这个年龄少见的克制和努力,比赛备战中抗压能力极强,越大的比赛他越能顶住压力,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及超高水平。”
北京市一冬会上,刘祥琪以两轮第一的绝对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男子丙组获得了冠*,为海淀队赢得一枚金牌。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赛中,刘祥琪获得了骄人战绩,特别是在年2月15日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他以两次自信而稳定的滑行获得俱乐部男子乙组全国冠*,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在年3月也被海淀区体育局聘为海淀区冰雪运动推广大使。
冠*的背后是满腿的伤痕。刘祥琪在训练中没少摔倒,双手的手心也起了厚厚的老茧,和手心一直没有好的伤疤,可是他从不气馁,更是从未放弃,每次训练他都早早穿戴好装备,每次滑行他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每次训练完,他都会认真清洗他的滑板,“作为一名滑雪爱好者,我祝愿祖国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的奥运健儿们,我的哥哥姐姐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的金牌。我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会号召我们同班同学来为冬奥会加油,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年冬奥会,中国队加油!”
(记者叶林茂)
特色冰雪课程点燃学生热情
人物档案
加油人:李秋莉
年龄:47岁
身份:小学教师、本校主管主任、校园冰雪运动推广人
冬奥寄语: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各项活动中,尽显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为学生们搭建成长的舞台。
羊坊店中心小学是全国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奥林匹克教育的探索,将“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李秋莉是本校主管主任,近几年,她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传承奥运精神、引领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注意俯身、弯腿,重心向前,如不慎摔倒,也要向前摔,注意收腿。”在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冰雪教室”里,学生们正按照教练指出的动作要领,练习着滑冰。与一般的体育课不同,冰雪运动教学课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
“我们从零起点开始,让孩子们先熟悉这项运动、爱上这项运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李秋莉今年47岁,在学校已经工作15年了,一双眼睛看着学生时,总是露着笑意。自从年进入学校时,她就听老教师们说,早在年,羊坊店中心小学就开始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探索,从模拟奥运项目开始,体验奥运魅力,将“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外显为教育行为方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有效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从入校那年起,冰雪的种子就埋在了李秋莉心中,随着我国申请冬奥的成功,这颗种子逐渐发芽、慢慢长大。今年,学校在海淀率先建立“冰雪教室”,可以在室内进行滑冰、冰球、冰壶的训练。李秋莉更加鼓励学生学习冰雪运动,将冰雪的种子继续在学生心中播撒。旱地冰壶、旱地冰球、旱地滑轮等冰雪课程也陆续进入学生课堂,看着学生在“冰雪教室”里绽放的笑脸,她的心中无比快乐。
“我们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学校的代代传承下,继续弘扬奥运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寻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模式。”李秋莉说,“-年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特色冰雪课程和活动入校园、进课程,建立学校与社会共育模式,租用场地、外聘教练,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满足学生冰雪运动的真实体验感。” (记者吴玥萱)
来自中亚地区的中国情
人物档案
加油人:曼苏尔
年龄:26岁
身份:中国矿业大学学生
冬奥寄语:我是一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我将用实际行动,为奥运服务、加油!
“您好,请扫一下健康宝,谢谢!”当记者来到的学院路街道富润家园社区时,身穿蓝色志愿服务马甲的曼苏尔,正在门口提醒进出的居民扫码、登记。
曼苏尔来自中亚五国之一的塔吉克斯坦,今年是他来到中国学习、生活的第三年。“我的哥哥在家的时候经常会跟我的父母说,一定要来中国看看,要来中国学习生活,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快,对我的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哥哥的影响下,曼苏尔对中国有着强烈的向往之情,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跟随哥哥一起来到中国,彼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天空中飘落的雪花也给红红的灯笼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新衣,这让初次来到中国的曼苏尔倍感兴奋,本就对中国文化十分向往的他,更加坚定了留在这里的决心。
今年,曼苏尔顺利进入研一课程,入学后因为成绩优异,还获得了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此外,曼苏尔在学校还是一名十分活跃的志愿者,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全部都投入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学校会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我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可以看到书本以外更加鲜活的中国。”曼苏尔说。
热爱志愿服务活动的曼苏尔也十分喜爱冰雪运动,能够畅游在冰雪世界中,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随着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曼苏尔也变得越来越忙,在课余时间,最多的就是上网搜索跟冬奥相关的奥运知识,以及冬奥会中都会出现哪些冰上项目等等。每一次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会跟社区居民们一起里聊天,把自己最近新学习的冬奥知识跟大家一起分享。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还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交流外语学习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他在家乡的生活。
“富润家园社区里外国居民较多,曼苏尔在这里很快就融入这个社区大家庭,每次都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桶站值守,为外国居民讲解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除此之外,也向社区居民、工作人员教授冬奥知识,特别是外语的教学。”富润家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曼苏尔非常期待,他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冬奥志愿者,为中国顺利举办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刘燊孟凡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