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脑机接口”吗?你知道什么是“漂浮舱”吗?你感受过“风洞”的威力吗?这些科技产品和冰雪运动员备战又有怎样的关系?7月8日至17日,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冬训中心内展出,设有“人”“机”“环”以及冰雪科技体验四个区域,一站式呈现国家队运动员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练什么。
提升保障以“人”为本
“人”区域围绕运动员展开,覆盖运动员训练、营养、比赛策略制定等多个方面。智慧营养加油站是成果展中最受欢迎的展位,和其它科技感十足的展位不同,这里摆放的是各种食物。当你夹取一些食物放在托盘上时,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食物的热量和营养信息。“智慧餐厅和智慧营养加油站最早于年正式应用于首钢的运动员餐厅,现在已经遍布冬季项目的主要训练基地,都基于同一个运动员营养管理的数据平台,运动员吃的每一样食物,哪怕只是一杯奶昔一个小饼干,都会进入他的营养账户中,营养师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膳食调整和营养指导。”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中心主任安楠介绍。
脑机接口运动员大脑神经效率评估系统和漂浮舱都属于这一区域,除此之外“人”区域还展示了优势项目运动员关键技术(技能)优化、评估、反馈系统,人工智能三维运动姿态重建系统,科学化训练设备,柔性可穿戴运动员多体征监测系统、高山滑雪路线分析工具、越野滑雪配速分析平台等科技产品。
创新自主“机”不可失
“机”区域聚焦比赛用的穿戴装备和器材,展示产品为创新自主研发的各冰雪项目竞赛服、高性能面料、定制雪板、定制雪鞋、纳米板、冰雪防冲击防刺割护具、综合保暖系统、旱地滑雪板、可穿戴冰刀冰面摩擦力测量装置等。这个区域最显眼的是北京服装学院携手安踏体育带来的“堡垒”,从外表看它是一件羽绒服,但它不止是一件衣服,更是一套集防风、防水、透气、耐磨多功能高效保暖于一体的综合保暖系统,包含主动电加热护脸、马甲、手套、袜子、坐垫等部分。“今年崇礼训练基地在1月6日达到年有史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32摄氏度,体感温度更低,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面对这样的极寒,提升纤维保暖率,但光保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采用智能主动加热技术,把电能量转化成热量,穿上之后在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下可以保障持续作业分钟以上。”现场工作人员讲解道。除了供“暖”技术,现场还有体现“快”和“护”技术的服装。
高精科研打造训赛“环”境
高精科研是成果展中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