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眼家居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9日10时11分在北京房山区(北纬39.77度,东经.63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地震虽然不大,但是总让人心有余悸,在地震面前,你家的家具能就救命么?还是成为你逃生之时的绊脚石呢?一起来看看设计师们关于在地震做了些什么。
一、地震自动救灾床
如果地震来袭而你又在酣睡,难道就要错过逃生的希望吗?
年,66岁的石家庄退休老人王文锡发明了“地震自动救灾救生床”,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如图所示,当地面的感应器检测到大的震动时,床垫会自动下降,而侧边的盖子顺势合上,这个强度很高的金属箱子将保护主人直到地震消散。箱子底部有手电、收音机、医疗用品、水、食物等生存的必需品。
二、mamoris地震专用保护椅
这款由日本设计师发明的mamoris地震专用保护椅堪称可以戴在头上的椅子。在发生地震时,椅背可快速拆下,作为护具保护头部和颈背部。
三、LuminAID充气灯
灾区停电时,很多救援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当夜幕降临,大家的心情也会跟着陷入阴霾,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光明就像生命一样珍贵。
黑暗中最需要的光亮,可以由这个简单易用的LuminAID充气灯代替。
首先,LuminAID灯是充气的,方便携带;其次,它利用太阳能充电,设计了高效能充电面板,4-6小时可以充满电,然后可以4-6小时的照明。
这个充气包装达到IPX7级专业防水,可做浮标,TPU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高热及低温。
这个设计是在年海地大地震后,由两位建筑系学生AndreaSreshta和AnnaStork发明的,并被广泛用于联合国及70多个国家的公益项目及灾难救援行动中,这款小小的灯具为无数灾民带去了光明。
四.SAVE:US应急灯
来自设计师JoJooHyun等人的创意,SAVE:US逃生手电借用了一些飞机中氧气面罩的设计,平时收纳于顶灯里面,紧急情况下能自动弹出,吊在天花板上,供人取用。
功能上,除了提供照明之外,还内置有GPS系统,可以让场外的救援人员迅速找到使用者的位置。
北京房山3.2级地震,还好震级不大,其实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强,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室内避震的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应该特别注意,不要钻进家具中,因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